Ryan Tang
Ningning (Claudia) Zhao
Chinas Stolen Children: One estimate suggests that in China, 70,000 chldren are kidnapped and sold on the black market per year
Kidnapp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children are kidnapped from their families every year in China
EL v The Director: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 2010 JDR 1479 (ECP)

The application related to a child born in South Africa in August 2005. The parents had married in South Africa in September 2003. Difficulties arose between them shortly thereafter, which […]
虐童事件频发:鞭笞失败的中国早教

骨肉相连,亲生父母怎如此残忍? 在实行一胎制的中国,单根独苗的幼童往往被家长当做掌上明珠宠爱着,尽量将他们送往最好的幼儿园,接受最好的早期教育。然而,早教的发展却远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虐待幼童的事件屡见不鲜,一次次地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 案例一:5岁女孩不听话 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 日前,一福州网友微博爆料,5岁小女孩疑被父亲虐待,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微博发布当天,女孩父母迫于压力,突然辞职跑了。知情者称其父陈某塘有3个女儿,一直想生儿子,下手就很重了。[详细] 随后这位父亲现身接受采访,承认用晾衣架将女儿打的遍体鳞伤,自己教育方式有问题。他不知怎样管教女儿,除了打不知该怎么让小孩听话。他说女儿不听话偷偷倒掉剩饭,气不过才打她。“我们农村人很讨厌浪费粮食,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很反感她这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们不会理解。”[详细] 案例二:炒股失意男虐待女儿 烫脚底逼喝臭水 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孩子的脚底,将孩子按到水沟里喝臭水,抓着孩子的头往衣柜上狠摔……这是一个父亲对12岁女儿的暴行。2012年2月13日,女孩小妮被送泉州第二医院急诊,“啊,啊,痛……”哀嚎声不断传出。 女儿父亲庄某平称小孩子不听话,就是要用打,并说女儿学习不认真,没达到他的要求。其实女儿学习很优秀,上学期考了99分,他觉得100分才算好。原来庄某变平卖房产和首饰,拿去炒股亏的一塌糊涂,由此开始打老婆孩子,靠老婆打工养他。其岳父告诉记者,庄某去年曾抓着女儿的头把衣柜撞烂。[详细] 案例三:母亲虐待7岁女儿致八级伤残被判刑 “用铁衣架打我的身体,手掐我的腿和腰……将我抱起来扔到床上,站在床上用脚踩我的肚皮。”拳打、脚踢、刀划……这是一个7岁小女孩的遭遇,实施者竟是她母亲万大仙——29岁的贵州人,小学文化,三个女儿的母亲。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晋江市磁灶镇一工厂宿舍内,万大仙多次殴打女儿娇娇,致娇娇头部、胸部、右肘部等多处受伤。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娇娇为重伤,伤残等级为八级。 “不是我打的,是她自己摔伤的。”“我只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哪里是犯罪!”在正式宣判前,法官再次询问万大仙是否认罪,这个“虐童母亲”表情依旧冷漠,辩称是在教育孩子,毫无悔罪表现。最终,她被重判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详细] 老师家长齐虐童,怎一个狠心了得 本月,两则新闻迅速点燃网友怒火:广州一幼儿园老师狠摔4岁女童致重伤,太原一5岁女童十分钟挨女老师几十个耳光。全国范围内,许多泯灭人性、令人恸心的虐童案发生在不幸的家庭: 2012年5月,山西平顺县7岁女孩小潇然疑被继母虐待两年致死,其惨状“从头到脚没有一处完肤,淤青和烟头烫伤疤痕随处可见,肠子被打断,尸检时腹腔里的血水多得连矿泉水瓶都无法盛下……”[详细] 2012年7月8日,青岛13岁女孩孙正雯从7楼跳下身亡,自杀前她留下三页遗书,称不堪忍受父母长期家暴,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女孩还留下一页遗嘱,希望死后捐献遗体。[详细] 2012年9月9日,四川仪陇县36岁男子刘辉绑住9岁儿子,进入长达20多分钟“棍棒教育”,第二天儿子因多器官衰竭死亡。邻居反映,刘辉对儿子缺乏管教,出了事非打即骂。[详细]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74.1%儿童在成长期曾受到不同程度的虐待。另一项对300名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研结果发现,这些案件基本都是未成年人遭受家暴致残致死或持续多年才浮出水面。“有的未成年人长期反复遭受暴力,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儿,遭受父亲暴力侵害长达14年。” 研究发现,四种家庭最容易出现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继亲家庭、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与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相比,儿童身体和精神方面侵害,受虐儿童根本不知道报警求救,大多忍气吞声。儿童遭受性虐待案件,更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成为家庭成员难以启齿的秘闻。很多虐童案件往往是在儿童受虐过于严重时才被披露,绝大多数案件尚不为人知。[详细] 日本年轻父母责任感缺失 虐童问题令人发指 2011年,日本虐待儿童案件超过5万件,再创历史新高。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在大力推动“要保护儿童”的收养制度,目前已经有13.6%的儿童被养父母收养。媒体曾报道,日本福岛县一名卡车司机伊藤,长期虐待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心情不好时就把硫酸轮流注入他们的双眼,这两个孩子被摧残得双目失明。[详细] 为何在这个一向以彬彬有礼形象示人的“文明”国度里,有这么多的父母们能对亲生骨肉如此残忍?分析认为,日本年轻父母责任感严重缺失、没有正确指导、不断攀升的离婚率是主要原因。“奉子成婚”的年轻父母们心理极不成熟,没有为人父母的自知与自觉,工作生活中一不顺利,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在中国,又有多少80后、90后毫无心理准备,甚至不具备经济条件,就已生儿育女为人父母,一旦双方起争执,无辜的孩子又将遭受劫难。 美国则拥有工业化大国里最糟糕的虐儿记录,每5个小时就有1个孩子死于受虐待或者被忽视。研究显示,虐待儿童现象增加与最近的经济衰退有关,导致人们对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更加担忧。因为抚养年幼孩子压力大,再加上减薪或失业,可能促使家长产生某种暴力倾向。[详细] 虐童现象探因: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心理畸形的父母,让家庭暴力悲剧重演 施虐者的人格缺陷和心理扭曲是虐童的主因,父母们的暴力经历很容易被孩子传下去。前文案例中,小妮父亲的暴力行径也许是小时候有过相同的经历,如今在女儿身上“强迫性重复”。心理专家认为,“炒股只是一个诱因,将他潜意识里的阴影激发出来。这个父亲心理极度不健康,认知存在障碍。” 而案例三,万大仙的成长环境缺失爱,导致其极度自私。没生儿子的她认为是女儿导致她失去幸福的,她因此将愤恨发泄到女儿身上,把女儿“往死里打”。案例一这位父亲尽管否认讨厌女儿,却依然采用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详细] 可见,女孩子更容易成为“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他们在家中尤其是农村家庭地位更低。2012年9月23日,23岁湖北女子丹某,因产下女婴,家人态度巨变,她不堪冷遇决定“闷死”女儿,所幸抢救及时孩子脱离危险。 […]
何处是吾乡——失踪27年的孩子回家了

新华社沈阳5月30日电(记者于力、李铮、高爽)我出生在哪里?我原本叫什么名字?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从幼年开始,林成佳总比同龄人多些疑问——由于4岁就被拐卖,林成佳早已不知自己曾叫什么,如果不是养父母透露,可能他也不会怀疑自己的身世。 很多疑惑汇聚成一个问题:何处是吾乡? 山东兖州丨讲述人:林春 身份:母亲 “孩子让我带他去买鱼。我忙着洗衣服,就叫他等等。孩子转身到外边玩,没想到就再也没回来。”1994年11月7日的那个上午,林春终生难忘。 1994年3月,浙江省瑞安市曹村镇居民林岩金、林春夫妇带着4岁的儿子林成佳来到山东省兖州区北关村,租下一间民房制作售卖蛋糕。 “你家孩子好像被一个流浪男孩领走了。”房东的一句提醒让手中还拎着湿衣服的林春慌了神。“我冲出去到处找,却一直没有找到。”一家人找到深夜,始终未见孩子的踪迹。 “第二天,在房东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流浪男孩。”林春说,经警方询问得知,有三个人给了流浪孩子些钱,让他将林成佳骗出家门。 第三天,三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据他们供述,林成佳被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的惠怀利和福建省莆田市的庞啟玉带往广州。 此后,山东警方带着林岩金到莆田等地寻找,未果。“怕孩子回来了找不到家,我们夫妻俩在山东又住了一段时间。27年了,莆田、贵州……只要得到一点消息,我们就去找,生活完全被打乱了,找孩子花了20多万元,我们这个普通家庭已是倾家荡产。”林春说。 27年间,寻找林成佳的线索,像断了线的风筝。 辽宁朝阳北票丨讲述者:付大合 身份:民警 “经过对莆田市东庄镇符合年龄的男青年进行人像比对,结合走访工作,今年4月3日专案组确定该镇一名男子很有可能是林成佳,现在北京工作,并愿意配合采血。”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公安局副局长付大合得到这一消息后,顾不上当天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连忙乘高铁去北京。 “很快基因比对结果就出来了,这孩子的确是林成佳。”付大合说,得到消息后,他立刻通知了林成佳及林岩金夫妇。 “林成佳及林岩金夫妇得知情况后,均表示愿意认亲,为了当面感谢警方,他们全家一致决定在北票相认。”付大合说,林岩金夫妇和小女儿从浙江瑞安老家出发,林成佳携新婚妻子从北京赶来。 “林成佳只是被惠怀利团伙拐卖孩子中的一个。1993年至1995年间,该团伙先后在辽宁省北票市、山东省兖州区、四川省成都市、重庆沙坪坝区拐卖9名男童。”付大合说,今年1月公安部部署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辽宁省各级公安机关认真梳理案件线索,将惠怀利拐卖儿童案作为重点案件进行研判,最终于今年2月5日在天津将已经易名为“罗恒”的惠怀利抓获,审讯后确定了9名男童均被拐卖到莆田的犯罪事实。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我们使用大数据研判手段在福建6个重点地区梳理出符合被拐卖儿童年龄段人员3000余人,最后梳理出103名疑似被拐卖儿童,历时20多天将惠怀利案中被拐的多名儿童找到。”付大合说。 辽宁沈阳丨讲述者:翁林飞 身份:表姨 4月7日上午,已经来到北票的林家人早早起床,到花店购买了两束鲜花,一束送给儿子、一束送给民警。“家里人决定让我去接站,其他人在公安局等候见面。”林成佳的表姨翁林飞说。 “他小时候的长相一直刻在我脑子里。”站在北票高铁车站出站口,翁林飞有些激动。“佳佳!”当看到一个长得高高的男青年走出来,翁林飞脱口喊了出来。“这就是佳佳,眉眼和他爸特别像!” 这声“佳佳”,林家人呼唤了27年,林成佳错失了27年。 林成佳被拐卖到福建莆田后,很快随养父母一家来到辽宁鞍山生活,并于小学四年级来到辽宁沈阳沈河区生活一直到大学毕业。 “我这些年一直在沈阳于洪区,将近20年啊,谁能想到我们竟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翁林飞说。 回公安局的路上,翁林飞不停地说着林成佳小时候的事,并告诉他现在家里的情况。 在北票市公安局3楼会议室,一家人终于相见。当林成佳走到父亲林岩金身旁时,两个人没有说话,身体却不约而同地颤抖起来,随后紧紧拥抱在一起,母亲林春在一旁掩面而泣。 “北票市公安局专门为我们一家人准备了一桌‘团圆饭’,我们围坐在一起,那一刻真是幸福得不得了。”林春说。 […]
AI寻亲:一张童年照片找到失踪19年的孩子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父母寻子的路程。 2014年上映的电影——《亲爱的》,把失子家庭之痛呈现在公众面前。从失子那一刻起,他们踏上漫漫寻子路,从繁华都市,到偏僻乡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他们寻子的身影,但多数都无功而返。 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改变这种状况。近些年,从公安部、民政部到腾讯、百度、今日头条,政府和企业在合力完成一项任务:借助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让被拐和走失儿童回家。 AI寻亲,一个源代码,便是失子家庭的一个希望。没有一项技术应用,会比让失散的亲人团聚更圆满。 优图团队使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实验。来源腾讯优图 【长报道】 如果孩子被拐10年时间,案件线索中断,仅凭一张被拐时两三岁的照片,如何找到他? 这是发生在2009年前后的10起拐卖儿童案,2014年嫌疑人被四川警方抓获时,由于买卖儿童的中间人没找到,10名儿童一直下落不明。 桂宏正的孩子也是被拐的一员。10年来,他们尝试寻子的方法,都是徒劳。孩子被拐前唯一的一张照片,印在寻人启事上贴满城市的电线杆;群发在论坛和贴吧上;印制在寻人扑克牌上。都没有结果。 警方也在寻找,曾带着嫌疑人前往汕头指认现场,联系沈阳著名刑事相貌专家模拟孩子10岁左右的画像,甚至前往汕头筛查2009年左右上户口的男孩,同样无果。 直到2017年底,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在企业调研。在得知人工智能和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后,提出在四川这起积案中初次尝试。 2019年,借助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这10名被拐男孩成功比中7人。随后,深圳警方同样依托该技术,找回5名被拐儿童,其中时间最久的,已经被拐19年。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拐办主任陈建锋认为,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将警方寻人的范围缩小,以四川的拐卖儿童案为例,AI技术将原本十几万的数据范围缩小到三位数以内,大大缩小了警方的侦查和落地工作。 目前,这项技术尚在起步阶段。陈建锋认为,下一步会考虑向全国范围推广。同时,AI技术只是寻亲的辅助方法,最终的认定,还是需要进行DNA比对。建议寻亲家属就近找到各地公安机关将NDA录入信息库中,“技术是辅助,现实中,寻亲只是一滴血的距离。” 2018年11月,四川专案组民警从从广东省茂名市、阳江市,辗转到广州,寻找被拐儿童。受访者供图 10名儿童被拐下落不明 过去的几年里,四川打拐办的民警们,一直在和一起拐卖儿童案“较劲”,民警心系的,是案件中已经被拐卖10年的10名儿童。 2014年,警方抓获了一名拐卖儿童嫌疑人王浩文,发现同年发生在四川遂宁、巴中、南充的三起案件,均是王浩文以给孩子买东西为由,将三名男孩拐走,并通过中间人以10万元左右的价格,卖往广东汕头。 三名被拐男孩很快被解救,王浩文等5名嫌疑人因拐卖儿童罪获刑,其中王浩文是主犯,获刑15年。 专案组在侦查中还发现,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四川其他城市发生的10起拐卖儿童案中,嫌疑人作案手法、相貌特征均和王浩文相似,在审讯过程中,王浩文也承认这10起积案均是他所为,但他坚称带走孩子的一名中间人,始终没能找到。 线索就此中断。 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是,这10名被拐男孩,去向应该都是在广东汕头。四川省公安厅打拐处处长蒋晓玲回忆,王浩文每卖掉一个孩子,喜欢在当地立即将钱存进账户,而在汕头,王浩文有多笔进账。 根据公开资料,2014年末,汕头总人口(户籍)是546.57万人。蒋晓玲明白,想要找到这10名被拐男孩,如同大海捞针。 所有可以想到的办法,专案组民警都有尝试。 2014年底,民警将王浩文从看守所提出来,押到广东去指认他和中间人接头的地点。到了目的地,他却只是说找不到了,“路都变了,认不出。”在语言不通的汕头,这些四川的民警试过挨家挨户走访,没有结果。 2015年,专案组联系了沈阳著名刑事相貌专家、中国刑警学院的赵成文教授画像,根据孩子们被拐时3岁左右的照片,模拟出他们10岁左右的画像。 根据这些画像,民警前往汕头,花了10天时间,从当地十几万适龄男孩的照片中一条一条比对,用肉眼看是否相像,分析家庭中是否有怀疑的因素,比如男孩和父母年龄差别多大,有几个姐姐,和姐姐年龄差别多大,是否同一年有两个孩子? 通过这种“笨”方法,民警从十几万的数据里,挑出300多张照片带回四川,组织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进行辨认。青少年时期正是相貌变化最大的时候,蒋晓玲说,家长辨认时,时常会觉得这都是自己的孩子,看着看着,夫妻之间有时又会为了当初丢孩子的事,陷入争吵。 被拐男孩小杰(化名)的父亲桂宏正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及当时的辨认结果时,总认为真的找到了孩子,因为“太像了,感觉有80%的把握。”辨认最后,民警从这300多张照片中提取了176张“特别像的”进行DNA比对,可最终,一个也没比中。 蒋晓玲认为,仅凭肉眼去观察,是很不科学的方法,“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被拐卖失踪的中国儿童,最终都去哪了?

江西夫妻16万元卖儿子、湖北情侣4.5万元卖女儿、陕西女子5万元卖儿子。这是最近一个月里,警方破获的几起拐卖儿童案。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拐卖者不是别人,正是孩子的亲生父母。 骨肉情深,孩子失踪后,最心痛的肯定是父母。然而,相当多的儿童失踪事件,家长都难辞其咎。 中国有多少孩子失踪了?那些失踪的孩子去了哪里?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失踪儿童有多少? 中国每年有多少失踪儿童?目前还没有权威数据公布。 “宝贝回家”是中国最大的寻找失踪未成年人的公益网站,因与公安部合作,被看作是“中国失踪儿童的晴雨表”。 虽然网站没有涵盖所有失踪孩子的信息,但也能最大限度描绘出中国近几十年来失踪儿童的情况。 数读菌爬取了该网站截止至2018年8月12日所发布的35850条“家寻宝贝”信息(寻找失踪儿童)和36020条“宝贝寻家”信息(失踪儿童找家),对中国失踪儿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中国儿童的失踪问题,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变的严重的,到90年代初,失踪儿童数达历年之最。 也是从90年代起,有关拐卖儿童犯罪的刑事立法越来越明细,公安部也开始组织“打拐”专项行动。失踪儿童数开始逐渐回落。 中国的失踪儿童人数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猛增,与计划生育政策脱不了干系。 由于一孩子政策,一些父母(亲属)选择将超生的孩子送养甚至遗弃,这导致失踪儿童数猛增。 同时,“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之下,一些没有男孩的家庭不惜铤而走险买男孩领养。 学者李钢在一篇研究论文里提到,虽然在1980年时,计划生育政策就调整为只准生一胎,但还未落实,到了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地方计划生育条例,开始严抓。这一年开始,失踪儿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多。 在35850个被父母寻找的孩子中,因父母(亲属)送养导致的失踪有13360人,直接被遗弃的人数也达到了2376人。 另外,由于重男亲女的观念,女孩被父母(亲属)放弃的比例要更高,超过一半失踪女孩都是因为被送养、遗弃。 因参与拐卖22名儿童案而被判处死刑的谭永志,曾在受审时强调自己是“做好事”。 他在法庭上供述,有工人告诉他,孩子不想要了,让他去打听有没有人要小孩。“我认为我是在办好事,帮助别人解决需要,不算违法。也没有骗、偷孩子,更没有伤害孩子。” 正是由于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不合法地送出,甚至是卖出,司法部门一直将“亲子亲卖”作为打击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亲属)寻找失踪孩子时,主动承认是自己送养和遗弃,需要一定的勇气。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送养、遗弃、甚至卖掉了孩子,但从未坦承过甚至意识到有错。父母(亲属)抛弃孩子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人贩子的目标 除了父母(亲属)导致的孩子失踪外,孩子失踪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贩子诱拐。 提起人贩子,所有人都咬牙切齿。在有关拐卖儿童的刑法中:“刑法(八)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拐卖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没收财产。” 拐卖儿童的最低法定刑,高过了故意杀人。毕竟,当孩子被人贩子拐走的那一刻,就是整个家破碎的时候。 那么,几岁的孩子最容易遭到毒手? 答案是2-4周岁。 之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易失踪, 是因为孩子到这时已有脱离家长监护的情况,但孩子年龄小,没有自我防范意识,一旦遇到危险无法进行自我保护。 同时,与其他国家人口贩运的主要目的是剥削不同,在中国,人贩子拐卖儿童的主要目的是卖给别人收养。年龄越小,孩子的记忆越少,越能融入被拐家庭。 […]
女孩因受网上欺凌自杀 事件震惊澳大利亚全国

在澳大利亚,网上欺凌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据英国广播公司10日报道,一名14岁的女孩上周就因网上欺凌而自杀。这位名叫多丽的女孩曾因出现在澳大利亚著名帽子生产商Akubra的广告中而为澳大利亚人所熟知,这起自杀事件也震惊了澳大利亚全国。 女孩自杀引发极大关注 当地时间10日,女孩多丽·埃弗瑞特的家人发表声明,称很感谢许许多多“在多丽离开我们,我们的世界崩塌之后,送来安慰和支持的人。” 埃弗瑞特一家称,多丽一直是个善良、会照顾人的孩子,喜欢动物,有爱心。“如果能帮助其他孩子停止遭受欺凌,那么多丽就没有白死。” 上周,14岁的多丽因为遭受网上欺凌选择自杀,震惊澳大利亚全国。 多丽是澳大利亚知名的Akubra女孩,因8岁时出现在Akubra广告中而为澳大利亚人所熟知。Akubra牛仔帽是澳大利亚最知名的品牌,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文化的一部分。 在网上欺凌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当下,多丽之死在澳大利亚引发极大关注与讨论。Akubra公司9日也在“脸谱”上发表声明,称反对任何形式的欺凌。 多丽的父亲迪克·埃弗瑞特没有说明欺凌的具体细节,只是称,多丽希望能够“躲开这个世界的邪恶”。 他还说,如果当初自己能对欺凌多点认识,女儿的命可能不会就这么没了。 多丽自杀后,埃弗瑞特一家在网上发起了倡议活动,希望能建立一个名为“多丽之梦”的基金会,以唤起对因欺凌、焦虑和抑郁导致青少年自杀问题的关注。 网上欺凌案正迅猛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欺凌案正迅猛增加。越来越多的欺凌以电子邮件、个人主页留言、即时信息、数码照片等形式发生。澳大利亚国家反欺凌中心称,近几年,澳大利亚网上欺凌案迅猛增加。 澳大利亚反欺凌中心于2002年建立,为澳大利亚公共社区减少青少年欺凌现象提供建议和信息,旨在为青少年营造安全的校园和社会环境。 该中心工作人员布莱克曼称,网上欺凌的一大特点是可以一直持续,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此外,由于网络具有匿名的特点,欺凌者往往对受害者更没有同情心。许多青少年本身就是网络欺凌者。 而且由于网络远离老师和家长的监管范围,因此网上欺凌现象更难被家长和老师及时察觉。所以,家长、教师应该提高相关意识,注意关注孩子的变化。有专家指出,网络欺凌受害者经常会有在电脑前停留时间过长、对上网行为保密、学校作业有拖堂现象、情绪低落、没有胃口或胃疼、害怕等表现。如不及时制止,这些网络欺凌不仅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安全构成威胁,日后还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